计网层次化体系结构 #
OSI/ISO 到 TCP/IP 有历史、市场等原因
学的是综合两种的 原理体系结构
*分层意义 #
分层是把复杂问题分为小的局部问题
- 什么样的介质,什么样的接口,什么样的信号(物理层考虑)
- 如何标识主机,即编址问题;如何从比特流中读出,即封装问题;协调争用总线(数据链路层)
- 有多个网络时如何标识,即网络和主机共同编址问题;路径选择、转发问题(网络层)
- 如何标识应用程序,把分组给谁的问题;出错应该如何处理(传输层)
- 应用程序的协议设计(应用层)
专用术语 #
*实体 #
发送和接收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
在收发双方相同层次下就是对等实体
协议 #
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逻辑通信的规则
这种逻辑通信思想是屏蔽其它层、站在某一层的角度来看的假设
三要素:
- 语法:信息的格式
- 语义:要做的操作
- 同步:时序关系(先后,状态转换)
服务 #
底层向高层提高服务,上层使用下层服务,不知道具体协议
接口:即服务访问点,相邻两层实体交互信息的逻辑接口,它们交互的命令叫做服务原语
- 每层对等实体之间传输的数据包有专门的名字,统称协议数据单元PDU
- 层与层之间的数据包称为服务数据单元SDU
几种体系结构 #
计网的体系结构是一个分层模型,在功能上的模型,就是体系结构Architecture
概念
每一层有自己的数据传输单位,各有自己的名称:比特、帧、分组、报文段
分数据部分SDU和控制信息PCI,共同组成协议数据单元PDU(报文)
网络协议:数据交换的规则,由语法、语义和同步组成;
语法:指定数据传输的格式语义:要完成的功能同步:事件执行的顺序
接口:相邻两层交换信息的连接点
服务:下层为上层提供的功能调用
ISO/OSI #
ISO指的是国际标准化组织,他们提出的一种网络体系结构模型:开放式互连参考模型 (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, OSI)
共有7层,自底向上是
物理层:机械电子层面的原始比特流传输数据链路层:将原始比特流变为逻辑传输线路网络层:控制子网运行传输层:两个进程通信?会话层:管理通信会话表示层:数据处理,格式转换、编码解码等等应用层:
TCP/IP #
另一种网络体系结构
- 网络接口层
- 网际层
- 传输层
- 应用层

而IP指的是网际层定义的标准分组格式和协议,IPv4, IPv6指的是版本
两种结构综合起来分为五层:
- 物理层
- 数据链路层
- 网络层
- 传输层
- 应用层